第 33 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33.1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33.1.1 事实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33.1.2 事实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33.1.3 事实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33.2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33.2.1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33.2.2 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新闻摘录
经济衰退的社会影响
33.2.3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33.3 总需求曲线#
33.3.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3.3.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33.4 总供给曲线#
33.4.1 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33.4.2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33.4.3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33.4.4 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3.4.5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33.5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33.5.1 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参考资料
再度审视货币中性
案例研究
总需求两次重大的移动: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案例研究
2008——2009 年的衰退
新闻摘录
我们学到了什么
33.5.2 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案例研究
石油与经济
参考资料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来源
33.6 结论#
内容提要#
所有社会都经历过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这些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大体上是不可预测的。当衰退真的发生时,真实 GDP 以及有关收入、支出与生产的其他衡量指标都下降,而失业增加。
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这类名义变量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假设在长期中是正确的,但在短期中并不正确。经济学家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短期经济波动。根据这个模型,物品与服务的产量和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总需求曲线由于三个原因向右下方倾斜。第一是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真实价值,这刺激了消费支出。第二是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要的货币量,随着家庭试图把货币转变为有利息的资产,利率下降了,这刺激了投资支出。第三是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外汇市场上美元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增加总需求。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减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减少总需求。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中,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但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
本章提出了三种理论用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根据黏性工资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暂时增加了真实工资,这使企业减少就业和生产。根据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此企业的价格暂时升高,这就降低了它们的销售量,并使它们削减生产。根据错觉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供给者错误地相信,它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就使它们减少生产。所有这三种理论都意味着,当实际物价水平与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背离时,产量就会与自然水平背离。
改变经济生产能力的事件,例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或技术的变动,都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而且也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此外,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还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
经济波动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总需求的移动。例如,当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并使经济在一个新的、较低的物价水平时回到其自然产出水平。
经济波动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总供给的移动。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效应是产量减少和物价上升——这种结合被称为滞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了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物价水平和产量回到其原来的水平。
关键概念#
衰退
萧条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自然产出水平
滞胀